师大要闻

【榜样师大人】席贻龙:严谨求实身为范,精研专业行致远

  • 时间:2024-04-22
  •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 作者:阿秀奕 陈玥羽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深研“轮虫”生态,他严谨求实,孜孜治学,推动学科学位点建设及科研团队发展;执教三十六载,他言传身教,初心不改,是“皖江学者”讲席教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坚守科研作风,他潜心问道,一以贯之,为生态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点和成功申报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席贻龙。

入“轮虫”新域,启深研之路

作为国际轮虫学会会员,席贻龙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轮虫繁殖生物学、轮虫和枝角类种群生态学等,主要课题及论文也大多围绕轮虫展开。但“本科和硕士期间我的研究方向其实是沼虾”,谈及踏入轮虫领域的契机,席贻龙对他的博导黄祥飞充满感激:“我博导的导师王家楫院士创建了轮虫学研究,博导曾谦虚地讲‘我做了包括轮虫在内的四大类群,但没有一个门类做透做深’,他希望我能继续王家楫院士的轮虫学研究,做的深入一些。”带着导师的期望,席贻龙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踏上了研究轮虫的旅程。

“我们在轮虫领域相对比较有优势,一个是国内研究的人不是很多,另一个是我们1996年就开始做了,抢占了一点先机。”在黄祥飞的鼓励下,半路入门的席贻龙一鼓作气、潜心钻研,最终博士毕业论文《轮虫休眠卵形成和萌发的生态机理研究进展》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这代表你被同行认可了”,自此,席贻龙对轮虫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有信心。

“只有在显微镜下,我们才能看到轮虫的真面目。”而就是这样一种微小的生物,却是极为重要的水产饵料生物,“就像小鸡刚孵化出来嘴很小,不是立即就能吃米,需要用细米粒子过渡一样。鱼刚从卵里孵化出来,喂食轮虫是最合适的。”近些年,席贻龙带领的创新团队正朝着轮虫应用情景的研究方向发展,“如果能在应用研究项目上投入更多,不仅能推动基础学科研究,还能产出更好的经济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出一份力。”作为一种平均只有0.2毫米的水生生物,轮虫不仅能为区域水产养殖业做出贡献,还是评价水质环境的指示生物。“某个物质对环境有没有影响,擅长化学的人会去分析它在水环境里的浓度多高,我们则是通过试验它对生物有没有毒性来得出结论。”由于体型微小,轮虫对毒物非常敏感,即便不会死亡,也会在存活时间、产卵率等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国家的很多标准都是利用这样的思路制定的,这是它的另一种应用价值。”席贻龙以轮虫和枝角类等为受试生物进行研究,为水体污染探测提供适宜的方法和指标,将生物研究的成果造福于改善生态环境。

怀着最初的赤诚,迈着奋楫笃行的脚步,席贻龙在轮虫研究领域愈探愈深,颇有建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和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原优秀青年基金)2项等,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并作为第二编著人完成《中国动物志 轮虫动物门 单巢纲》的编著工作。

而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这场与轮虫的相遇不止奠定了他在科研上的众多成果,更是带给了他一生受用的治学态度及育人方针。

守初心相继,溯前沿不息

“作为‘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里老一代科学家科研的习惯、作风、育人理念对我影响都非常大。”席贻龙的导师黄祥飞是当时的生态站站长,每天晚上十二点左右才结束一天的实验,早晨七点左右起床工作,如此持续多年。而席贻龙一直记得生态站里的刘建康院士的叮嘱:“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段很少有人打扰,所以这个时间是做科研的最好时间。”受到启发的席贻龙将这个习惯一直保有至今,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期间,他在学位点申报、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都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感染着学院师生,很多个晚上、节假日,他都是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度过。

“作为院长,就是带队干活、带头做事情的人。”毕业于师大,育人于师大,奉献于师大,席贻龙的执教态度同样深受师大的影响:“在师大读书时,老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一直打动着我们,老师那么用心去培养我们,我们肯定带着感恩的心在师大工作。”怀着“师大人”的深厚情怀,席贻龙始终坚守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一线,以严谨、严格的高标准对待学生:“我们理科是要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分析去写文章,学科性质决定了你在培养他们的时候必须得严谨。”生物的学习方法同样让席贻龙坚定严格的课堂要求,一要记忆,二要理解,课堂听讲与课下用功缺一不可,“就算学生评教给我打0分,我也要把课堂管起来,对学生严起来。”

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自己更是不肯松懈分毫:“整个生命科学发展都是日新月异,对我们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要求也更高。”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出版的几年间,新的研究成果在源源不断地发表,课堂上就要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比如我明天有两节课,今天晚上至少要花四个小时来备课。”在研究生论文答辩期间,他更是“逐字逐句对论文进行修正”,鼓励学生申报安徽省优秀学位论文,“奖励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把论文做得更好。”

在这双重严格要求之下,是席贻龙对师大学风、教风建设的期望,“教风建设是为了学生成长,学风建设更是希望学生扬帆远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曾任师大教务处处长的他在学风建设之余,也十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当时极力推行阳光体育,要运动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我们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五育并举的人才。”在日常课堂中,席贻龙还会将思政元素自然地穿插进去,“比如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开展节能减排的科研攻关,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项重大战略决策背后,是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主动承担重要责任,发挥积极表率作用,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成为全球气候领域的领导者的深刻意义,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

席贻龙始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以身示范,将优良学风、创新底色、大局意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先后获评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主编省级教材1部、自编教材2部。他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指导的研究生论文曾获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成果奖。

以诚向学道,共攀科研山

基于生态的学科特点,席贻龙在教学工作中格外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很多毕业生回到母校都会先去实验室转一圈”,席贻龙强调学生的素质提升需要泡在实验室日积月累,“理科的实验室真的重要太多了,相比于教室更多寄托了学生们的情怀。”

实验室是学生们科研路的起点,亦是个人治学态度与学术道德的奠基之处。一切科研项目均基于实验数据,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有人觉得数据不好,私下进行篡改,就涉及到了学术造假问题。一旦出了事,你怎么都弥补不了,所以这是一道科研红线。”席贻龙始终恪守“严、潜、追、规”(严谨治学、潜心问道、追踪前沿、恪守规范)四字法则,时常对实验室同学操作方法及实验环节的规范性进行抽查,把好作为学术道德建设最根源的数据关。“数据固定下来后,文章发表前我都会根据原始数据一一核算,不给造假留下一点空间。”带着这样的严谨治学态度,席贻龙指导的研究生自安徽省设立优秀硕士论文奖后便连续三年夺奖,优良科研作风也影响着他的同事学生,被学院师生吸纳发扬。

扎根科研沃土多年,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席贻龙科研路的底色,潜心钻研则是他攻坚克难的法宝。“科研创新总有挑战与风险”,初入大学时,虽满怀着对生物的热忱与兴趣,但很快就遇到了一道道难关:科研条件不足、研究资料匮乏等。但是“遇到难题就解决难题”,设备无法满足需求,他就去兄弟高校借用仪器设备,同时,他坚持“协同共建、共享资源”的理念,牵头成功申报了“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科研条件也越来越好,“问题逐渐解决了,做科研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

带着高昂的科研热情,席贻龙以追求创新及卓越成果为科研目标,为生态环境治理及生物应用领域积极贡献力量。他领衔的“9888拉斯维加斯官网淡水生态与绿色水产养殖产业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这是拉斯维加斯官网科研团队首次入选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在席贻龙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创新团队凝心聚力,极大地加快了年轻教师成长的步伐,团队近10年来获国家基金立项9项,省部级项目7项。

作为曾经的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院长,亦作为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教授,席贻龙得以多角度与学生贴近,“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并且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他对师大学子的寄语,也使他终身受益。

“师大良好的学风是一代一代师大人共同建设起来的,我非常希望这种优良的学风能够持续地保持下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席贻龙将带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潜心钻研的科研底色、追踪学术前沿的创新意识、对学术道德红线的恪守不怠,始终走在为师大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发光发热、为社会生态治理及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路上。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